安徽锦仪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以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超声波液位计、雷达料位计等仪表研发、生产、销售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制造商

有毒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浏览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4-15

  有毒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中有毒气体的浓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比较,当浓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其核心原理涉及传感器技术、信号转换及报警逻辑,以下从技术层面详细解析:

  一、核心组件与功能架构

  1. 传感器模块

  作用:直接感知有毒气体并产生电信号,是报警器的 “嗅觉器官”。

  常见类型及原理:

  电化学传感器(适用于 CO、H₂S 等):

  通过气体与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电流大小与气体浓度成正比(如 CO 在工作电极被氧化,产生与浓度线性相关的电流)。

  半导体传感器(适用于 VOC、CO 等):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 SnO₂)表面吸附气体后,电阻值随浓度变化(如吸附还原性气体时电阻降低),通过测量电阻变化确定浓度。

  红外传感器(适用于 CO₂、CH₄等):

  利用气体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如 CO₂在 4.26μm 处有特征吸收峰),通过红外光源与检测器的光强差计算浓度。

  光离子化传感器(PID)(适用于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

  用紫外光照射气体使其电离,产生的离子流通过电极检测,电流强度与气体浓度成正相关。

  2. 信号处理模块

  功能:放大、滤波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并转换为标准信号(如 4-20mA、RS485)。

  关键电路:

  运算放大器(如 OPA227)放大传感器的 μA 级电流信号至 mV 级;

  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

  3. 主控与比较模块

  核心逻辑:单片机(如 STM32)将处理后的信号与预设报警阈值(如 CO 的阈值通常为 50ppm)比较,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校准机制:通过标准气体(如 100ppm 的 CO 标准气)定期校准传感器,补偿漂移(如电化学传感器长期使用后灵敏度下降,需定期校准)。

  4. 报警执行模块

  输出形式:

  声 / 光报警(蜂鸣器、LED 灯);

  继电器输出(联动风机、切断阀);

  数字信号传输(Modbus 协议上传至 PLC)。

  二、工作流程分步解析

  1. 气体感知阶段

  以电化学传感器为例:

  有毒气体(如 H₂S)通过透气膜扩散至工作电极;

  发生电化学反应:H₂S + 2H₂O → SO₂ + 6H⁺ + 6e⁻,产生电子转移;

  对电极处氧气还原:O₂ + 4H⁺ + 4e⁻ → 2H₂O,形成闭合电路,产生与 H₂S 浓度成正比的电流(通常为 nA 至 μA 级)。

  2. 信号转换与处理阶段

  电流信号经 I-V 转换电路(如跨阻放大器)转为电压信号(如 1μA 对应 1mV);

  低通滤波器(如 RC 滤波)去除高频噪声,单片机通过 ADC 采样电压值,按公式计算浓度:\(C = k \times V + b\) (其中 C 为浓度,V 为电压,k 为灵敏度系数,b 为零点偏移)。

  3. 报警判断与输出阶段

  当计算浓度超过一级报警阈值(如 H₂S 的 10ppm 预警值)时,单片机驱动 LED 闪烁;

  超过二级阈值(如 20ppm 危险值)时,蜂鸣器鸣响,同时继电器吸合,联动外部设备;

  部分报警器通过 4G / 以太网将数据上传至监控平台,实现远程报警(如工厂 DCS 系统实时显示浓度曲线)。

  三、关键技术要点与干扰因素

  1. 传感器选择性与抗干扰

  交叉干扰:如电化学 H₂S 传感器可能对 SO₂产生响应,需通过过滤膜(如活性炭)或算法补偿(如建立干扰气体数据库)降低误报。

  湿度影响:高湿度(>90% RH)会导致半导体传感器电阻漂移,需内置湿度传感器进行补偿(如通过温湿度芯片 SHT30 实时校正)。

  2. 信号传输与抗噪声设计

  传输方式:4-20mA 电流信号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工业现场长距离传输(≤1000 米);RS485 数字信号需搭配屏蔽双绞线,末端加 120Ω 匹配电阻。

  电磁兼容性(EMC):传感器电路需加屏蔽罩,电源部分用 LC 滤波抑制开关电源干扰(如 50Hz 工频噪声)。

  3. 自诊断与维护机制

  传感器失效检测:单片机定期检测传感器阻抗(如电化学传感器正常阻抗为 1-10kΩ,失效时阻抗异常升高),触发故障报警;

  零点漂移校准:每天开机时自动读取零点值(如空气中 CO 浓度应为 0ppm),若偏移超过 5% 则启动校准程序。

  四、报警阈值设定逻辑

  依据标准:参考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如 OSHA 规定 CO 的 8 小时加权平均阈值为 50ppm);

  分级报警:

  一级预警:阈值设为标准值的 50%(如 CO 设 25ppm),触发灯光报警;

  二级报警:达到标准值(50ppm),触发声光报警并联动排风设备;

  响应时间:从气体浓度超标到报警输出的时间≤30 秒(电化学传感器),≤10 秒(PID 传感器)。

  总结:工作原理的核心链条

  有毒气体报警器通过 “传感器感知→信号转换→浓度计算→阈值比较→报警输出” 的闭环流程实现监测功能,其可靠性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抗干扰设计及智能算法的协同。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气体特性、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并定期校准维护,确保在泄漏事故中及时预警。

本文网址: https://www.ahjinyi.com/news/83.html
找不到任何内容

安徽锦仪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8609657799 电话:0551-63860816
网址:www.ahjinyi.com 邮箱:dongmei0391@foxmail.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杭埠路23号
Copyright © 2022 皖ICP备2022010011号-1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